来源:上观新闻 2024年4月11日
标题:三月三上巳节,王珮瑜班子从舞台拉回讲台,进母校培养京剧当代化“种子老师”
记者:徐瑞哲
“我一直在重复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4月11日“天气新”,适逢三月初三上巳节,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带着班子来到母校完美体育365WM。她坦言,常常被老师、领导、同行等提醒“别在其他方面浪费时间了”;然而,她总是从舞台走进“屏幕”、从舞台拉回“讲台”,坚持传扬国粹、以文化人,重复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尽管非常的难。
在师大校园,王珮瑜被称为校友,因为25年前的1999年,上海师大与上海戏曲学校曾经合办戏曲表演专业,她是这个京剧班的一员。后来,她从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毕业,成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在圈内被誉为京剧“余派”老生的传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社会工作中,她先后当过上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任上海市青联副主席、市妇联执委会委员等,持续跨界从事京剧文化活动。
舞台主业之外,王珮瑜不停尝试“破圈”,投身京剧艺术当代化的传承传播,特别是京剧的年轻化。她尝试着用更多符合当下年轻人习惯和喜好的方式,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进行京剧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比如在知名音频平台推出“京剧其实很好玩”课程,填补了戏曲类付费音频的空白,有超过400万人次收听。
近些年,王珮瑜带领团队创作多个新形式的京剧音乐会品牌,其中《“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在全国大中城市上演几十场,兼得口碑与票房。京剧清音会不仅接受清音桌文化的影响,也具有更多个人符号的含义,成为“清谈+演唱”的小型沙龙式演唱会。
眼下已成“瑜老板”的王珮瑜直言,早在二三十年前,她有一次站上逸夫舞台的亮相时刻,就忽然焦虑于台下的老观众日后老到进不了剧院了怎么办,“难道表演是自己唯一的角色吗?”于是,她的瑜音社致力于创新戏曲教育,2020年以来,创排出“微京剧”,面向小朋友们先后推出了《井底之蛙》《自相矛盾》等成语故事,用最京剧的方式演绎大家最熟悉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创新项目还在位于宝山区顾村镇的古戏楼落地,打造饶有特色的京剧观摩与互动体验。这5年来,瑜音社独立运营着宝山区龙现代艺术中心的古戏楼,并将此地命名为“瑜音阁”。近日,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为瑜音阁颁发了“上海演艺新空间”证书。
王珮瑜告诉上师大师生,在她眼中,京剧当代化传播有四要素,包括:树立概念、找到观众、生产内容、用好渠道。最近两三年,王珮瑜及瑜音社主要精力投入“京剧小科班”培养计划,面向5-10岁青少年儿童招生,继承传统科班美德,结合现代教育体系,打造“系统、综合、多元、快乐”的京剧课堂。从虹口校区到浦江校区,从“唱念做打”到身形礼仪,培养京剧艺术的未来接班人。
作为完美体育365WM学术委员会主席,影视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朱恒夫对中小学戏曲教育状况进行过多次调研。他表示,“戏曲进中小学校园”工程本面临重重困难,不少地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不均衡现象,戏曲教育持续性堪忧。近年来,教育部、市教委对戏曲教育持续关注、愈发重视,“《中小学戏曲课程建设与改革》系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教材、师资、课时等部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收小小徒弟,到培养“种子老师”,作为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当天在上海师大设立,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及戏曲教学技能培训,并与上师大大中小学校戏剧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戏曲微课大赛及精品微课孵化项目,如现场指导培训、名师视频录制、衣箱物料制作等。此外,工作室将支持上师大附属学校戏曲进校园工程,点面结合汲取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3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