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六届中国城市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暨2021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布”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我校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等多家高校、文旅企事业单位及媒体的嘉宾参加了线下和线上发布与研讨,为中国城市休闲和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
学校副校长康年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教授主持。
康年首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向出席此次大会的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布工作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形成一种相对科学的方法论,而且城市休闲化指数研究的持续性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做任何研究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这种团队共同合作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李平主任认为,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布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每年论坛期间发布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运用算法模型,跟踪城市休闲发展,为制定城市的休闲化产业发展制定决策、国内企业的投资布局、拓展市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勇编辑致辞中提到自己作为中国城市休闲化研究报告的第一读者,见证了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一路走来的成长过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出版平台,逐渐形成了四大板块,出版了七十余本刊物书籍,可谓是硕果累累。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的研究工作,其背后的研究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而上海交大出版社将会一如既往地为团队著书立说,竭诚服务。
《2021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完美体育365WM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共同组成的《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联合编制与发布,报告由我校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课题组代表李丽梅副教授进行发布。这是课题组第11次发布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的报告。本报告也是目前我国有关休闲城市建设测度方面延续时间最长的权威研究报告。
在主题演讲环节,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的李萌研究员、完美体育365WM旅游学院的毛润泽副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杨勇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吕宁教授、中山大学的何莽副教授、同济大学的金云峰教授、宁波大学的周彬教授和复旦大学的沈涵教授分别进行了演讲。
李萌研究员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旅游业发展挑战与前景”议题作主题报告。他认为,要准确理解新发展格局,要认识了解新发展格局理念从被提出开始的发展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关注旅游业新态势,要把握旅游业使命;旅游业要在生活中生存,在波动中复苏,在重构中前行,在转型中升级,要以提出要以变轨超越常规,以共生赢得未来,要跳出旅游看旅游。
毛润泽副教授进行的主题报告为:发展休闲经济新业态、 提升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活力。他认为,打造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是上海建设“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的关键。目前,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开放以及管理工作已进入到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但对照世界级滨水区的先进经验与标准,在开展夜间经济、体验经济、步行街业态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剖析“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业态现状,借鉴世界级滨水区成功经验,提出推进业态提升的策略,从而激发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活力。
杨勇教授就“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推进成效及问题”进行了发言报告。杨勇教授从多个方面对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基本情况进行了一个总结,对现有问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读,并针对健全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建议。
吕宁教授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到中国营造为主线,分析中国休闲生活消费方式变迁。目前,我国正处在第四次消费革命阶段,消费革命的到来使休闲消费需求呈现碎片化、个性化、多元化等典型特点,这既推动了休闲产业供应链的更迭,也创造了更多休闲消费商机。
何莽副教授以问题提出的方式切入主题,分析了康养的概念内涵及外延,阐述了康养业态及资源支持,最后基于现状与研究提出了康养旅游吸引物建构的模式与路径。他认为康养概念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健康--自由度,养生--生命丰富度和养老--生命长度。
金云峰教授长期从事规划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规划更侧重于未来问题的探讨。金教授提出“生活圈”是解决现阶段人民休闲需求与公共空间发展不平衡矛盾的重要切入点。他讲解了“生活圈”相关的概念及目前休闲生活圈的发展格局,认为休闲生活圈不仅是空间地域概念,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空间形式,在对其进行规划时不是单一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更需要多方的参与、反馈和迭代。
周彬教授探讨中国城市公园的休闲制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确定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是否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因素。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在居民区附近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以鼓励城市公园的使用,从而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管理者可以设计更现代的和用户友好的设施,以促进公园访客的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沈涵教授介绍了城市品牌的概念界定以及该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理论依据等。她就“一带一路”新兴入境旅游市场的消费者画像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借此对新兴市场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她针对品牌要素、品牌定位、品牌活动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上海城市品牌特征进行网络分析,最终从政策建设、多主体推广、内容创建等方面为上海城市品牌体系构建、上海城市品牌发展方案建设提出了意见。
(摄影、供稿:旅游学院、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