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2024年11月29日
标题:社区教育如何助力传承 全市各区共聚徐汇华泾展开研讨
记者:陆梓华
图说:上海市社区教育“非遗”类课程建设研讨会本周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剪纸、八极拳、三锭纺纱、手工编织……社区,是传承非遗的重要载体。如何围绕“助力非遗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上海市社区教育“非遗”类课程建设研讨会本周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徐汇区华泾镇人民政府和徐汇区社区学院主办,徐汇区教育局和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指导,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学校承办。来自各区社区学院、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的代表、非遗传承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心得。
图说:会前,与会人员参与了华泾镇社区学校“非遗”类课程教学展示及体验活动
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学校郭玮介绍,该校多年来结合地域资源,潜心开发非遗课程,培育了多门特色课程的做法,如“黄道婆三锭纺纱”“中老年健脑珠算心算”“玩美布艺”等,并通过加强课程师资建设,丰富线上线下学习资源,提升非遗课程数量和质量,确保非遗技艺得到“真传”。
奉贤区金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黄伟介绍该校依托皮影戏、白杨村山歌等非遗项目,成立学习团队,并制作教学微视频,传承本土非遗。此外,金汇成校还积极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播与推广的方法与途径。
宝山区社区学院副院长浦毅华介绍,该校整合手工、体育类非遗资源,创新融合课程,让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并积极搭设平台,鼓励教师创新,培育非遗爱好者与传承人,推动文化传承,焕发非遗新活力。
嘉定区江桥镇成人学校校长李建华介绍,该校通过“互联网+非遗教育”和“行走课堂”模式,数字化非遗课程,提升非遗课程教学效果的经验
“江南莲湘”金山非遗展示馆负责人曹月芳说,作为社会学习点,通过举办赛事、承办展览、设计非遗体验活动、培育非遗传承人,实现非遗传承与民宿盈利双赢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图说:专家圆桌论坛环节
在专家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市老年教育小组办副主任沈韬提出,希望各级各类办学机构能够更多地去融合文化、艺术等条线,形成推进非遗传承的共同体,让非遗传承和社区教育能够实现双向赋能。原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社区教育协会会长王宏认为,在非遗传承的工作中,要做到“三合”,即迎合需求、整合资源、融合创新;又要实现“三好”,即好学、好玩、好看。
原完美体育365WM党委书记、完美体育365WM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则认为,传承非遗既要注重新人的培养,又要给予传承人相应待遇。要提倡生产性保护与消费性保护,打造更多具有非遗展示资质和传习能力的社区学校、场馆机构。此外,还应成立联盟,形成共同体,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的“非遗在社区”工作。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第十二届上海市“徐汇华泾”杯手工编织作品大赛颁奖仪式。这一赛事结合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为编织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本届大赛共收到317件参赛作品,最终75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链接地址: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78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