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近期在瑞典召开的第24届世界人机交互大会(HCII 2022)与在上海召开的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ISCP)暨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线上大会,都为我校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疆提出的别现代理论设立了专场,讨论别现代理论及其应用。
第24届世界人机交互大会(瑞典哥德堡)别现代主义文化计算视域中的深伪与深别专场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ISCP)“别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国际传播专场”
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王建疆教授分别作了题为《The Deep Fake and the Deep Identification in the Bie-modernist Cultural Computing Vision》(别现代主义文化计算视域中的深伪与深别)和《从“哲学三帝国”“中国没有哲学”到“哲学四边形”“哲学时刻”看当代中国哲学之与世界哲学格局的变化》的主旨发言。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非常重视别现代主义针对人工智能“深伪”(deep fake)现象而创建的文化计算“深别”(deep distinguishing)理论,特邀王建疆作为2021年和2022年两届国际人机互动(HCII)和文化计算(C&C)大会的理事。来自国内外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计算机专家以及青年学者围绕别现代主义思想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别现代是王建疆教授于2014年在中俄高层文化论坛上首次提出的,这一立足中国现实又继承中国哲学传统的术语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国内外哲学、美学、文艺学等领域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持续讨论,受到了艺术家和诗人的追随,至今热度不减,并呈现出向更广泛领域渗透的态势。
在国外,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与欧盟成员国斯洛文尼亚普利莫斯卡大学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自主成立“中国别现代研究中心”(CCBMS)和“别现代研究中心”(BMSC),研究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成为罕见的学术事件。意大利建立了“别现代主义”(www.biemodernism.org)网站,维基百科收录了“别现代”词条,百度搜索“别现代主义”结果过亿,BING 站近3亿。世界著名美学家阿列西·艾尔雅维茨以及艺术史家基顿·韦恩、理查森·玛格丽特,哲学家恩斯特·曾科、罗可·本茨、大卫·布鲁贝克、衣内雅·边沁,心理学家朱迪·奥顿等在欧洲学术名刊《哲学通报》《艺术与媒体》和国内C刊相继发表文章展开讨论,认为别现代主义是创造了“思想空间”,带来了“世界哲学时刻”,形成了“世界哲学四边形之一边”的涵盖性理论。一些欧美学者已将别现代理论与当前世界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迪乌等人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目前,别现代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和别现代主义全球艺术巡展已经成功举办7届。
A&HCI期刊《哲学通报》(Filozofski vestnik)推出别现代(Bie-modernity)专栏
国内陈伯海、朱立元、黄海澄、张玉能、蒋述卓、陆扬、刘锋杰、荣跃明、王杰、王晓华、吴炫、夏中义、谢金良、王洪岳、史红、简圣宇、禹建湘、杨光祖、朱国华、张伟等著名和知名教授或积极参与别现代理论讨论,或对其话语创新价值和理论建设意义给予中肯评价。据不完全统计,别现代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以中、英、意等文字发表了30多个专栏近200篇文章并多次被四大文摘转载,系列专著已经出版4部:《别现代:空间遭遇与时代跨越》(王建疆著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别现代:话语创新与国际学术对话》(王建疆、阿西·艾尔雅维茨等著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别现代:作品与评论》(王建疆、基顿·韦恩等著,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别现代:艺术与哲思》(周韧、关煜著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别现代主义理论注重原创性和内涵建设,目前已经形成20多个哲学和美学范畴以及方法论体系,其研究深入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理论,同时横跨法学、经济学、旅游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文化计算、设计学等学科和领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涵盖性很强的理论,为诸多学科和领域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
别现代研究系列专著
2019年《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对别现代国际学术会议综述予以长篇报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别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解构和建构”顺利结项,广东省社联组织召开了别现代主义理论专场。近年来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50多所知名高校举行了别现代主义讲座,在中青年学者中反响很大,已有十数篇博士、硕士论文研究别现代理论。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碧辉认为:“‘别现代’理论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既可以作为对现实空间的概括,也可以作为对中国特色的表达,因而具有思想的张力。”上观新闻《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现代性很尴尬吗?“别现代”来了》一文认为:“别现代具有话语创新的价值,因此,同时具备话语解放的价值,即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从西方现代性话语体系遮蔽下解放出来的价值。”而出自权威刊物《文学评论》上罗小凤教授的文章和来自国际人机互动大会和国际哲学大会上设计学的吴文治教授的发言,分别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场合共同认为,别现代理论在诗学-诗歌史、设计学-设计史研究上“具有学术公器的意义”。
(供稿、图片:人文学院 作者:蒋应红、丁小洁)